设备运行和维护时,人员直接接触机械部件和电气系统,需重点防范“触电、机械伤害、窒息”三大风险。
- **进罐维护:先断电源,再开人孔**
罐体内部(如清洗蒸发器、检查内胆)需要人员进入时,必须严格遵循“断电-挂牌-确认”流程:
1. 断开控制箱内的总电源开关,并在开关上悬挂“有人工作,禁止合闸”的警示牌;
2. 打开人孔盖后,需保持通风10分钟以上,避免罐内残留气体(如清洗液挥发物)导致窒息;
3. 进入罐内前,用试电笔确认罐内无漏电,随身携带手电筒(非明火照明),外部需有人监护。
人孔盖上的安全标志“进罐前请先切断电源”并非多余——曾有案例因未断电,误触搅拌开关导致罐内人员被搅拌器伤害,教训惨痛。
- **电控箱操作:防触电,禁湿手**
电控箱内有380V高压部件,操作时需注意:
- 打开电控箱前,必须断开总电源;
- 禁止用湿手触摸内部线路或触点,维修时需戴绝缘手套,使用绝缘工具;
- 若发现箱内有冷凝水,需先擦干再操作,避免短路触电。
电控箱上的“当心触电”标志,是对每一位操作者的重要提醒:高压无小事,细节定安全。
设备自身的安全保护设计,是防止故障扩大的“第一道防线”,需理解并善用这些功能。
- **压缩机保护:“三不”原则要牢记**
压缩机是制冷系统的核心,其保护机制包括:
- 不频繁启动:压缩机停机后至少需间隔3分钟才能再次启动(可通过参数F21设置),避免启动电流过大烧毁电机;
- 不缺相运行:设备配备缺相保护,当三相电源缺相时,无法开机;但运行中突然缺相时保护无效,需定期检查电源线路,避免接头松动;
- 不抽真空运行:严禁用压缩机自身抽真空(会导致润滑不良),抽真空需用专用真空泵。
若压缩机运行时出现异响(如“敲缸声”),需立即停机,检查是否因制冷剂不足或液击导致,不可强行运行。
- **搅拌器保护:“液面不够”不开机**
搅拌器必须在液面淹没叶片时才能启动——若液面过低,搅拌会导致液体局部结冰,进而损坏蒸发器或搅拌轴。设备虽无自动液面检测,但操作者需通过观察窗确认液面高度,养成“先看液面,再开搅拌”的习惯。
外部环境(如电源、天气)可能影响设备安全,需提前做好防范。
- **电源安全:独立供电,电压稳定**
设备需接入独立的供电系统,不得与其他大功率设备(如电焊机、水泵)共用线路,避免电压波动。建议在电源进线处安装稳压装置(380V稳压器),确保电压在342V-418V范围内。
此外,设备必须可靠接地(接地电阻≤4Ω)——接地不良会导致外壳带电,引发触电事故。接地极需用镀锌角钢(50×50×5mm)深埋地下1.5米以上,并用铜线与设备接地端子连接。
- **雷雨防护:切断电源,防雷击**
雷雨天气时,雷电可能通过电源线侵入设备,烧毁电控元件。因此,雷雨来临前需断开总电源开关,拔掉插头,较好在电源线路中安装防雷器(浪涌保护器),降低雷击风险。
- **环境清洁:防腐蚀,防积水**
设备应安装在干燥、通风的环境中,避免靠近腐蚀性气体(如氨气、酸雾)或积水区域:
- 若在潮湿环境(如清洗间附近)使用,需在罐体下方加装防潮垫,定期检查电控箱内是否有潮气;
- 地面需平整防滑,避免因地面湿滑导致人员摔倒或设备移位。
设备上的安全标志是“无声的安全员”,需确保清晰、完整:
- 人孔盖的“进罐前请先切断电源”标志、电控箱的“当心触电”标志,若出现模糊、脱落,需及时向厂家索取新标志并贴回原位;
- 新增或更换部件后,若原安全标志位置变动,需重新粘贴,确保警示信息不缺失。
安全操作的核心是“敬畏规则”——每一条警示、每一项保护措施,都是从实际案例中总结的经验。只有将安全意识融入每一个操作细节,才能让牛奶九一看片在线观看在高效工作的同时,守住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底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