制冷机组是设备的“心脏”,其状态直接影响降温速度和能耗。日常保养需围绕“清洁、压力、油液”三个关键词展开。
- **冷凝器:定期“洗澡”,散热无阻**
风冷冷凝器的散热片容易积累灰尘、绒毛等杂物,导致散热效率下降——表现为制冷量降低、压缩机排气压力升高。需每周用高压空气(压力0.3-0.5MPa)从冷凝器背面吹扫,清除表面污垢;若环境多尘(如牧场),应缩短至每3天一次。
水冷冷凝器需保证冷却水量充足(进水压力0.15-0.3MPa),并每月检查水质:若水中杂质多,需加装过滤器,避免管道堵塞;长期不用时(如冬季),需排尽内部存水,防止结冰胀裂管道。
- **压力检查:关注“高低压”,及时查漏**
每周观察高、低压表压力:正常运行时,低压(吸气压力)随奶温变化(如奶温5℃时约0.3MPa,30℃时约0.55MPa),高压(排气压力)对应为1.45MPa、1.8MPa(参考表1、表2)。若压力异常(如低压过低、高压过高),可能是制冷剂泄漏或堵塞,需联系售后检测,避免压缩机因“缺氟”或“过载”损坏。
- **冷冻油:定期“换新”,润滑无忧**
压缩机内的冷冻油(谷轮专用)负责润滑部件、密封间隙,油质劣化会导致磨损加剧。首次运行时厂家已加注新油,之后需每年更换一次:先回收制冷剂,再从压缩机的加油阀放出旧油,加入等量新油(参照设备手册的油量标准)。更换时需注意:油质若呈黑色或含有杂质,说明系统可能有污染,需同时清洗系统。
搅拌系统由电机、减速机、搅拌器组成,长期运转易出现漏油、异响等问题,保养重点是“润滑、清洁、紧固”。
- **减速机:油位“不缺”,密封“不漏”**
减速机内的齿轮油是润滑核心,需每月检查油杯油位:若油位低于刻度线1/3,需添加同型号齿轮油(如220号工业齿轮油),避免齿轮干摩擦。
若发现减速机外壳有油渍,可能是密封垫老化——需停机后松开固定螺栓,更换新的耐油密封垫(建议选用丁腈橡胶材质),再均匀拧紧螺栓,防止再次泄漏。
- **电机:清洁“防尘”,轴承“防卡”**
搅拌电机表面若积尘过多,会影响散热,导致电机过热烧毁。需每周用干布擦拭电机外壳,每季度用压缩空气吹扫电机散热孔内的灰尘。
电机轴承在运行2000小时后(约1年),需检查是否有异响或振动:若有,说明轴承磨损,需拆卸电机更换同型号轴承(建议选用人本、SKF等品牌),更换时需添加耐高温润滑脂(如锂基润滑脂)。
- **搅拌器:叶片“无变形”,连接“无松动”**
每月检查搅拌器叶片是否变形、连接螺栓是否松动:若叶片变形,会导致搅拌不平衡,加剧电机负荷;螺栓松动则可能导致叶片脱落,撞坏罐体。发现问题需及时校正叶片或拧紧螺栓,必要时更换叶片(材质为SUS304不锈钢)。
罐体是牛奶的直接接触部件,其清洁度和保温性能至关重要,保养需兼顾“卫生、防腐、保温”。
- **CIP清洗:每次用后“彻底洗”**
9LG-3A-ZX配备CIP全自动清洗系统,每次放奶后必须启动清洗:先冲洗掉残留牛奶,再依次用热水(80-85℃)、碱液(2-3%NaOH)、酸液(1-2%硝酸)循环清洗,较后用清水冲洗至中性(pH=7)。
注意:清洗时需确保清洗液覆盖罐体所有内壁,尤其是蒸发器表面和搅拌死角;每周需拆下人孔盖,手动检查清洗效果,避免残留污垢滋生细菌。
- **外壳与内胆:防刮防腐,保持光亮**
内胆和外壳为SUS304不锈钢,若接触酸性或碱性物质(如未冲洗干净的清洗液),可能导致表面腐蚀。需每月用中性清洁剂(如洗洁精)擦拭外壳,用软布清洁内胆,避免用钢丝球等硬物刮擦,防止破坏不锈钢表面的钝化膜。
若发现内胆有轻微锈斑,可用细砂纸打磨后,涂抹食品级不锈钢钝化膏,恢复防腐性能。
- **保温层:避免破损,防止“冷桥”**
罐体的聚氨酯保温层若破损(如外壳被撞击开裂),会导致冷量流失,增加能耗。需定期检查外壳是否有凹陷、裂缝,若发现破损,需及时用聚氨酯发泡剂修补:先清理破损处,注入发泡剂,待固化后修整表面,确保保温层完整。
除日常保养外,建议每年请厂家售后进行一次全面检修,内容包括:
- 电器控制系统:检查接线端子是否松动、接触器触点是否氧化,校准温度传感器;
- 制冷系统:检测制冷剂纯度,排查微漏点,抽真空补充制冷剂;
- 安全装置:测试缺相保护、过载保护是否灵敏,确保安全标志清晰完整。
维护保养没有“捷径”,但有“规律”——坚持“小问题及时修,大问题提前防”,才能让牛奶九一看片在线观看始终高效运转,既保障乳制品安全,又降低长期使用成本。